专利质押融资让中小企业插“翅”腾飞


发布日期:2023-06-04 10:02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发展专利质押融资新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如今正在长三角地区开花结果。

  国家知识产权局5月30日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2022年,长三角地区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1862.6亿元,接近全国一半,同比增长72.6%,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所谓专利质押融资,就是指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2017年8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广一批具备复制条件的支持创新改革举措,为创新发展营造更好环境。其中就包括专利质押融资。彼时的会议明确,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体系。自此后,专利质押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一大利器。

  “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这对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带来了积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顺德认为,专利质押融资新模式,是加强知识产权运用的重点领域和内容之一。尤其适用于拥有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财产权的中小微企业,以此强化其融资能力,推动创新发展。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推动下,文化产业等领域不断诞生附加值极高的专利权、著作权产品,也让金融机构对其提升了认可度并强化了信用保障,由此推动质押门槛不断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融资上实际受益。

  陈少峰认为,未来依托于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产品边界会不断外延,包括数字产品等,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一旦实现可交易,将带来巨大的增值收益。“但这还需要政策创造更加完善成熟的市场条件,促进和加速知识产权运用。”

  在这方面,长三角显然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了解,为推动创新成果更多惠及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财政部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支持9个重点城市(城区)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十年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截至目前,已经在长三角地区累计培育优势示范企业18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