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深化中欧企业交流合作沙龙举行 中欧双向投资正在恢复和加快


发布日期:2023-05-05 09:27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经过多年发展,中欧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近日,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的深化中欧企业交流合作沙龙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为推动中欧经贸合作建言献策。

相关负责人指出,2013—2022年,中国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超5.4%。有报告显示,中国依旧是企业投资最青睐的热土,超九成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同时,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的、主要的贸易伙伴,过去三年,中国和欧盟的贸易额从2020年的6493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8473亿美元。相关负责人建议,在华欧洲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排放优势和条件,在钢铁、水泥、化肥、氢气等领域加强同中国企业的合作,未来还可以扩大到塑料和有机化工,推动绿色转型,挖掘更多商机。

超九成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李妍指出,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推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继修订多部法律法规。这些制度措施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国政府持续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在金融支持方面,加大对小微主体的普惠金融服务,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融资担保支持等多项针对性政策;发挥资本市场作用,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多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李妍介绍道,2013—2022年,中国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超5.4%。在世界银行公布的各国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从2017年的第78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31位。今年年初,华南美国商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显示,中国依旧是企业投资最青睐的热土,超九成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李妍强调,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重点将推动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市场环境更加竞争有序。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性经济制度。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外资企业同等享受惠企政策。

二是推动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法规制度体系,在重大涉企政策出台前充分听取企业的相关意见。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等制度型开放。

三是推动政务环境更加便捷高效。实现更多政务服务可以通过网上办、一次办。推广“免申即享”“一件事一次办”等服务方式,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企业享受相关惠企政策。

中欧双向投资正在恢复和加快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姚铃则指出,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的、主要的贸易伙伴,在过去的三年,中国和欧盟的贸易额从2020年的6493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8473亿美元。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同时,中国也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过去几年,中欧双向投资已经走出疫情的阴霾,投资正在恢复和加快。”姚铃表示,2022年,欧盟对华的直接投资达到1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7%。同期,中国对欧盟的投资达到70亿美元,同比增长24%。

在谈及中欧经贸合作若干建议时,姚铃指出,《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允许准入的领域扩大到电器、私人医疗、生物研发、金融服务、环境服务、航空运输等服务业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在内的制造业。这为欧洲企业在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欧洲企业在推动《协定》签署生效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在华欧洲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排放优势和条件,在钢铁、水泥、化肥、氢气等领域加强同中国企业的合作,未来还可以扩大到塑料和有机化工,推动绿色转型,挖掘更多商机。

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姚铃指出,今年以来,中欧对话已经全面激活,中欧企业有必要尽快地恢复因疫情而一再受阻的交流,在华欧洲企业可以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贸会、广交会、消博会、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以及其他面向欧洲的区域性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