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迈开‘云’步伐”系列报道


发布日期:2023-12-20 10:08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国际论坛在深圳举行  AI开启中小企业创新“加速度”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医疗、金融、安防、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呈现出落地场景丰富多元、应用推广速度加快的特点,同时也为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增速、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增长引擎。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年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在深圳召开,作为平行论坛之一,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国际论坛同期举行。

开启智慧应用新场景

“眉清目秀”的人形服务机器人颇具亲和力,可“就职”于医院导诊、商场导引、政务服务等,它们来自锐曼公司。该公司的消毒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在防疫期间派上大用场;给智能机器人装上眼睛,在机械设备安装、物流快递抓取、包裹检测检验时就能“眼疾手快”发挥作用,好优投公司的这款工业3D结构光技术吸引众人目光;主人工作在外,宠物无人看管怎么办?金大智能的智能宠物陪伴机器人,集摄像机、零食投喂、互动陪玩三大功能于一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宠物、跟它说话并远程投喂零食……中小企业AI高科技产品纷纷亮相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现场。

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智能制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在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占据了主导地位。工信部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巨大,超过50%的中小企业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带来了盈利,很多企业通过优化管理、生产销售等流程,切实享受到了智能化带来的好处,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效途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了一批新生企业,倒逼中小企业主动转型和创新。据悉,工信部制定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等。

防疫期间,不少企业积极利用智能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疫情发生以来,很多行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我们危中寻机,不断探索复苏壮大的路径。”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常申说,公司今年把先进生产设备及自动化检测设备增加到2000多台,生产的口罩销售到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还逐步深耕健康防护用品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制造等多产业结构衍生发展。

科大讯飞副总裁吴骏华说:“2016年到2019年,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时会说是神秘莫测的黑科技,到了今天,人工智能就像水和电一样,正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些规划建议为中小企业未来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将是历史性的机遇。”专家表示,中小企业既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建设者,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受益者。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业务模式,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和加速企业走上智能化转型之路。

共创数字经济新业态

据工信部统计分析,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普及率为40%,还有60%的中小企业未使用过人工智能技术。专家表示,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自身创新,更离不开大型企业的带动。

为帮助中小企业“拓销路、降成本”,京东打造了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平台。“我们希望通过供应链优势和数字化能力,驱动中小企业服务模式升级,推动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进程。”京东相关负责人举例说,为有效推动河北省中小企业复工达产,解决其在京东采购、销售双需求,京东推出了面向河北省的“双引擎服务计划”,帮助中小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开拓线上市场,稳定就业岗位。该计划自9月11日举办以来,截至11月26日共服务超1万家中小企业。

不少互联网平台正采取新兴模式促进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互联网家装平台土巴兔推出人工智能场景推荐引擎,通过连接设计师、业主、装修公司及建材商等,用互动的新场景改变了以往的家装模式。土巴兔创始人王国彬说,家装O2O要有效发挥互联网的功效,其核心就是“链接”,比如缩短供需双方连接路径,精准链接客户,提高推广效率,降低营销成本,提供监督和第三方监理保障等。“装修公司拥抱数字化浪潮,实现线上化,可以减少营销环节,更加专注于施工和设计,我们平台帮助他们把品牌、规模做大。”

“AI应用已经进入到中小企业方方面面。”吴骏华说,科大讯飞用AI技术为中小企业构建一个“企业超级大脑”,实现管理和业务的数字化,构成办公全链条的智慧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比较高,应该加力对中小企业提供低廉、便利化的服务。大企业要营造创新生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赋能作用,低成本、便利化、效能好是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接受采访时说,应当发掘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引领、带动和帮助作用,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共同开创智能经济的新业态。

优化鼓励创新大环境

受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还存在能力较弱、收益有限等挑战。

“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是不容易的,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都是大家普遍感受到的问题。”同景集团董事长吴先红说。据悉,该公司迄今已投资45家高科技企业,公司投资领域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在吴先红看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建立好,包括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化提质升级等才能更快实现。

当前,中国不少城市运用综合信息技术手段,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上下大力、出实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重庆市建立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银企融资供需,政务数据、商业数据等多渠道的数据信息,通过评价模型、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为中小企业精准画像,最大限度地解决融资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信用融资产品的创新;上海市搭建的企业服务云是全国首创的电子政商综合平台,推动各政府部门上“云”开设旗舰店,提供公共服务产品,通过服务资源的互联互通,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到、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深圳市2019年上线App“i深圳”,能实现无人干预自动化审批。据悉,目前深圳市70%以上的法人事项,实现网上秒批秒办,极大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

工信部也不断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的活动,搭建供需对接的平台,加速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论坛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京东发布“满天星计划”,该计划旨在联合中小企业产业链资源,聚合服务机构,共同为中小企业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为受疫情影响的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小企业的创新应用,工信部发布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对中小企业发展影响》研究报告建议,完善惠及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设立人工智能推广应用专项资金;构建开放性人工智能开源生态体系,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在安防、教育、医疗、金融等各领域的示范应用;创新人工智能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等。

 

拍视频、做直播、出新品  中小企业“云”上拓新局

今年1至4月,规模以上小微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3%;4月份,小微企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7.0%……随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好转和中央一系列帮扶措施落地,中小企业经营企稳回暖。

从疫情初期的“活下去”到如今的“活得好”,数字化转型成为很多中小企业跨越发展“痛点”的重要路径。6月1日至30日,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其中数字化赋能成为服务举措之一。专家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将迈过“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难关,在拥抱互联网中实现大发展。

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

6月,各大电商打造的购物节接连上演。在被誉为“中国童装之都”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米乐童装源头工厂负责人文文说:“购物节期间,我们要准备足够的童装回馈顾客。”她每天带着50多名工人,设计、打样、生产、直播、卖货……线上线下都是活儿。

跟织里老一代人主营线下批发不同,文文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展,2018年便在快手等平台卖货。文文这样总结自己的线上卖货秘诀:一是做得早,平台给予的扶持多;二是自己设计,产品性价比高;三是短视频内容好,态度真诚。她的店铺每月进行20到25场直播带货活动,每场6到10小时,“作为主播,我要让顾客了解到每一件产品的特色,不忽悠顾客。”文文的快手店铺很快声名鹊起,店铺粉丝达300多万,自营服装占到七成,月成交额3000余万元。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注册资本500万元以内、在业/存续的中小企业3726.64万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基于短视频、直播带货等线上业务需要,很多中小企业将设计、生产、销售等经营流程进行系统性重塑。

球鞋品牌“回力”通过选择在年轻人聚集的潮流电商平台首发新品,依托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研发新品或跨界联名款,迅速成为国潮热销品牌;长期为国内多家男装品牌做生产代工的服装企业霞湖世家,从去年5月起在抖音等平台持续更新反映工厂生产的短视频、进行产品的电商直播,目前粉丝量突破250万,并打造出多个自主品牌……

“以前很多中小企业作为代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利润被品牌方摊薄的同时,建立影响力和认知度的渠道也较弱,疫情让很多企业面临倒闭风险。通过发展直播、短视频、电商等线上业务,中小企业提升了信息沟通和商品交换效率,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有了自创品牌的底气。”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对记者说。

数字化让中小企业更灵活

“我家整个夏天的凉菜都被它承包了。”随着气温攀升,上海市民陈先生最近爱上了一款梅子花雕熟醉冷泡汁。只需将蔬菜、海鲜等食材洗净煮熟,再泡入其中,一份制作简单、味道鲜美的菜品就上桌了。

冷泡汁火了,作为研发者的上海哇饭饭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姜贤静兴奋不已:此前她研发过醉蟹的调料产品,销量不尽如人意,没想到改造成冷泡汁后销量大增。

相似的材料,产品市场表现为何如此迥异?姜贤静解释说,这源于公司研发人员与新零售平台盒马通力合作,对产品进行改造。比如,加入整片新鲜的柠檬等水果味型,提升了味觉层次和菜品颜值;在烹调方式上尽量简单;将包装变成奶茶杯,契合年轻人喜好等。

近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动了新一代年轻人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变迁。积极拥抱互联网,适应新的消费习惯,让食品、制造等行业的中小企业不仅成功改造了自身传统的产品结构类型,经营管理理念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大为提升。

一条柔性化生产线可以随机混线生产11种车型、核心关键智能装备专利占比52%……成立10余年的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通过实现从制造服务商到技术服务商的转变,在汽车虚拟调试技术开发和运用方面走在前列。

在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高温燃烧炉的整个加热过程通过远程炉温实时控制系统实现精准监测,燃烧炉工作情况和炉内温度等信息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该公司与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数字化智慧工厂,解决了以往炉温均匀性、加工工艺参数一致性、过程记录、可追溯性等领域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相较于大企业,数字化赋予了中小企业更大灵活度,也带来了明显的效率提升。

助力中小企业成功转型

“热爱篮球的男孩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收到女友送的篮球!”这是用户小杨在得物平台购买某运动品牌的一款篮球后的留言。

传统购买场景中,篮球的消费主力为男性。但根据得物平台消费大数据分析,年轻人的篮球消费出现了两种新趋势:一是消费场景从传统的竞技、实战扩展为送礼、潮流艺术品消费;二是女性消费者快速上升。运动品牌顽石的研发人员因此扩展了新产品线,融入前卫、大胆的设计风格,把篮球变成可以在室内摆放的艺术品,并推出礼盒装,新产品半年卖出约10万件。顽石相关负责人叶绿野表示,得物平台以消费数据为指引的“新供给”模式,帮助企业打造出更多元的消费场景、更灵活的商品供应链。

在一些中小企业开始依托互联网平台赋能的同时,仍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感到较为迷茫。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0)》显示,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企业迫切希望借此提升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但普遍面临“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其中,转型成本过高、自动化程度不足、缺乏信息技术人才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难点。

为推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一系列政策接连出台。去年3月,工信部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助推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实现复工复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近日,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启动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不少科技企业、互联网平台也“跑步进场”,探索提供通用性数字化转型工具,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

专家建议,中小企业要在观念上接受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变化,用好数字技术工具,创造新的价值空间;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市场化服务机构因地制宜进行精准服务,助力中小企业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实现提质增效。

 

推动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和质量  中小企业智慧升级“加速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探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经验做法,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起的“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万里行”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近日在上海开展,通过走访专精特新企业,实地了解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情况。

“专精特新”企业各显神通

“搭载我们燃料电池系统的物流车已经陆续投放市场,加满一次氢仅需3至5分钟,即可续航350公里以上,基本可满足全天的城区配送需求。自2018年初京东物流率先启用以来,顺丰、韵达、申通等多家企业纷纷加入绿色物流行列。”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塑科技”)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塑科技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等。“氢能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将为能源转型发展带来变革。作为氢能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形式,燃料电池汽车有望在未来实现较大规模应用。”

当前,重塑科技积极运用互联网创新技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例如,通过车联网大数据平台,重塑科技可为全球范围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物流车、公交车等提供24小时远程诊断和故障排查等服务,确保这些车辆的安全稳定运营,提升车主的驾驶体验。基于车联网大数据平台积累的大量燃料电池车辆运营数据, 重塑科技结合不同应用场景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展开分析,不断促进燃料电池产品迭代升级。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在助力医疗行业高效发展。近年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微创神通医疗科技公司从产品到服务、从线下到线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通过智能化设备、数字化赋能,打破空间限制,惠及更多患者。该公司常务副总裁兼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亦群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我们可以和医生等合作伙伴进行高效交流,实时追踪后台数据,更好地了解客户关注的焦点及需求。在关注治疗方案的同时,我们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媒介科普健康知识。公司正策划一系列科普短视频,通过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平台,将健康知识以轻松易懂的形式传递给大众。”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数据智能部主任黄蕾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中小企业行业覆盖范围广阔,个体之间千差万别,其中不断孕育出一大批优质企业,逐步形成中小企业成长梯队,专精特新“小巨人”是其中极具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

“孵化器”有效助力创业

随着创新创业热潮的兴起,各类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同济科技园孵化器帮助很多中小企业走上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上海源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其公司就是由同济科技园孵化器培育出来的,专门提供新零售领域的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

“十几年前,‘孵化’还是许多人词典中的陌生词,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时代强音。”同济科技园孵化器基地总经理赵念说,基地通过“同济创业者拓展训练营”“创享+主题活动”等形式,发现并培育具有前瞻性、带动性、成长性的企业。比如,园区企业径卫视觉科技公司将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智能车辆与智能交通领域,能助力改善不良驾驶行为,提升驾驶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

赵念时常鼓励园区企业参加“创客中国”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激发企业创新潜力。“一方面通过赛事展示公司的创新产品,可以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另一方面年轻创业者可以借此锻炼毅力、提高社交控场能力等。”同济科技园孵化器基地还积极开展“大中小企业产业链合作对接”系列活动,精准对接资源,助力园区企业发展。例如,上海数寓信息科技公司研发了一款“电信行业智慧AR营业厅”,基地近日积极牵线,帮助其与中国移动开展合作。

“科技创业公司普遍面临着‘轻资产、缺人缺钱’,前几年研发期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问题,在融资方面不管是银行贷款还是风险投资都会有困难。”上海莘泽孵化器创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曲奕从事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已10多年,对中小微企业有深入了解。

在曲奕看来,中小微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鸡尾酒式”的融资组合。“公司根据条件因地制宜,能够组合市场上各种渠道的资金,比如个人信用贷、银行贷款、小额贷款、天使投资以及政府支持的各种科技信贷产品。”

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莘泽孵化器里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例如,有的项目为了解决农村落后通信条件下“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视频沟通,创造性地开发了窄带远程视频技术;有的项目关注患有冠心病的老人群体,开发了轻薄短小的心脏监控可穿戴设备。“莘泽孵化器直接服务的专精特新企业近60家,这些企业各有特色。我们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方法可概括为‘加减乘除’服务法,即实施一系列对企业成长有利的资源整合、成本消减、能力提升、产业并购。”曲奕说。

“企业服务云”起大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今年初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和质量。

“为了避免中小微企业不知道、看不懂、享受不到这些政策,‘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线上平台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一门式诉求服务、一网式专业服务,已成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网络化智能化载体。”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心主任卫丙戊介绍,截至2021年6月底,“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平台累计访问量达4261万人次,注册用户63.65万个。

据悉,“上海市企业服务云”以“互联网+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打造全国首创的电子政商综合平台。在政策服务方面,平台知识库累计发布政策7431项,政策订阅数量超2.7万;在诉求服务方面,累计处理企业诉求近8万个;在专业服务方面,10大类758家服务机构上云开店,发布各类惠企服务产品1.7万余项,完成各类服务订单近85万个,并引入点评及积分,对服务店铺进行动态管理等。通过多项举措,上海已动态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数超过3000多家。

在黄蕾看来,中小企业服务不是一个单向的工作,涉及金融、财税、产业政策、企业服务、司法保护、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宏观引导型、成本减免型、成长助力型等各类政策措施都是及时雨,对小微企业有非常切实的帮助,政府在推进政策落地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曲奕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大大鼓励了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做深做透,为中小微企业发现“新赛道”、重造细分市场提供了机遇。“今天的互联网创新更加聚焦于产业升级、服务升级、万物互联等,更加关注本地化应用,‘专业化的深度’决定了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中小企业借力网络加速“出海”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并实现一站式交易结算,参加线上展会在“云”端寻觅商机、结交海外合作伙伴,利用网上直播、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商务推介和洽谈签约……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拥抱海外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面对疫情挑战,中小企业借力互联网加速“出海”,不仅有利于自身转型升级,也在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外贸商家转型新赛道

新成立一家跨境电商公司、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自主应用程序、筹建多个海外仓……2020年以来,从事日用消费品出口多年的刘耀泽不断拓展新的事业版图。作为深圳海融跨境电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耀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进出口“量稳质升”的大背景下,外贸企业的传统运转模式亟待转型。“公司加大了在跨境电商板块的投资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争取更多海外订单。”

全球疫情带来多重挑战,传统外贸商家进一步加速转型到数字化外贸的新赛道上。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2021年一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4195亿元,同比增长46.5%。不少互联网企业推出针对跨境贸易的B2B(企业对企业)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更快参与国际贸易。

例如,深圳硕腾科技公司通过主营B2B业务的阿里巴巴国际站,运用3D看厂、视频会议同传等数字化高科技产品,拿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单笔最大海外订单。通过互联网平台的B2B模式,中小企业碎片化、零售式的交易成为了可能,有效降低交易和流通成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同时,中小企业还可以借助平台的品牌效应降低融资难度,争取更多支持,减少跨境业务发展阻碍。

抢抓数字化升级机遇

2020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从59个扩大到105个。海关总署还创新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试点,并配套便利通关措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新的外贸业态,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近年来蓬勃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吸纳和稳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跨境电商活动更为活跃,跨境电商贸易伙伴已覆盖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蒋媛媛指出,跨境电商平台通过提供一站式营销、交易、支付结算、通关、退税、物流、金融等服务,打造数字化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成本与风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出海”利好各方。对中小企业而言,这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打破了企业面临的信用、资金和贸易障碍。对互联网平台而言,有利于开创新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拓展更多数字化业务,实现自身多元战略发展。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插上互联网翅膀布局海外市场,有利于发挥平台集聚效应,借助“出海”机遇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产业数字化升级,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修炼“内功”闯出新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指出,中小企业在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但“船小好调头”,企业应重视修炼内功,充分利用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重视品牌建设和个性化定制等灵活生产模式,提升自身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相关部门应提供数字技术支持,不仅包括完善融资渠道、提高数字质量等工作,还应包括改善营商环境、鼓励研发和创新等深层次举措。

专家认为,中小企业扬互联网之帆“出海”,首先要做的就是数字化革新,实现下单、交易、物流整个流程的数字化,这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布局海外市场的基础。其次,中小企业还需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使之更符合海外市场需求,这对企业自身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海外市场存在的风险挑战也不容忽视,企业要培养更加专业化的互联网人才团队,不断蹚出发展新路子。政府应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空间、时间和政策支持,让企业“出海”准备更足、信心更足。

据了解,跨境电商从业者在经营中还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如相关法律细则需完善、一些行业标准需尽快统一、交易安全性需得到切实保障等。业内人士指出,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立法,建立统一的跨境电商规则和标准,最好能够推动建立“一带一路”沿线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包括信用查询、资质认证、信用担保等,最终形成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认为,为进一步增强外贸企业内生动力,要打造跨境电商全球运营新模式,构建“中国企业主导、当地企业积极参与”的境外电商市场,鼓励国内企业快速进入目标国市场,提高企业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

 

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推动传统文化业态转型升级  文化产业展开“数字羽翼”

非遗直播、“图书外卖”、文创推广平台……近年来,以“文化+科技”为基础的“新文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对于中小型文化企业来说,尤其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新兴信息技术在文创产品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

新兴非遗品牌齐“上线”

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传统技艺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近年来,一批新兴非遗品牌崛起,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纷纷转型线上拓展市场。

成立于2017年的“汝山明”是一个专注于汝瓷的年轻非遗品牌,创始人李可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河南汝州向父辈学习技艺,成为汝瓷制作技艺的新生代传承人。李可明将传统技艺与创意设计融入汝瓷产品,其创作的“汝醉”酒具及“月光宝兔”“蟹蟹汝”系列产品,通过年轻人熟悉的众筹、直播等网络营销模式,一上线就广受欢迎。经过几年的品牌沉淀,“汝山明”已拥有将近20万的忠实用户。

“穿月楼梳篦馆的每把梳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包括梳子的木质种类、造型含义、篦箕巷的传说等。”身着汉服、头戴梳篦的“80后”女孩郭隋曦在直播中这样介绍商品。她是“穿月梳饰”品牌创始人,在日本留学、工作6年后回到家乡江苏常州创业。“将常州梳篦做成精品,让传统和时尚交融,这是我的信念。”郭隋曦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汉服及传统非遗文化,通过直播推广宣传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类似汝山明、穿月梳饰这样新兴的非遗品牌还有很多,它们成立时间不长,或以非遗产品的创新设计为发力点,或立足非遗故事的现代演绎,巧妙地通过互联网营销推广方式将品牌融入消费者生活中。

近些年,电商平台助力越来越多新兴非遗品牌进入大众视野,在年轻人中掀起一阵阵“国潮”热。在文旅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支持下,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等平台日前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共7000余家非遗店铺、6万余种非遗产品参与线上线下销售活动。据了解,京东等利用平台大生态的优势,一方面将非遗机构与作品带入更广泛的营销体系中,让非遗产品更好地实现价值变现,一方面促成传统手艺与大品牌创新携手,使更多符合当下消费者需求的非遗产品上线。

“当前消费方式转变要求中小企业只有转型才能触达市场和消费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培丽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小企业转型是必然的,不仅包括通过互联网、数字化等改造升级,而且还包括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的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虽然有资金等各方面的劣势,但关键还是观念的转变,不见得一定是进行大的研发投入、开创性的大创新,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展。中小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可以是模式的、可以是业态的,也可以是产品品种、品质和品牌等各方面。”

实体书店“翻开新的一页”

“我试着点了图书外卖,很快就送来了。”家住北京海淀的郭先生从美团外卖骑手手中收到了自己30分钟前下单购买的新书。当前北京已有多家实体书店入驻外卖平台,开启“图书外卖”营业模式——急需购买图书的读者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一键下单、快速收到新书。

据悉,去年防疫期间,为减少书店运营压力,北京市政府帮助书店与美团搭建互联网运营体系,助力实体书店增加线上获客渠道,拓宽盈利模式。北京地区的钟书阁、建投书局、小众书坊、码字人书店、雨枫书馆等成为首批入驻“美团外卖”的实体书店。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图书外卖”是将书店的线下服务数字化,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展示、运营、配送,加速实体书店线上转型进程,尤其是中小型书店从中获益不少。

业内人士指出,实体书店已“翻开新的一页”,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成为一种新趋势。西西弗、钟书阁、大众书局、字里行间等书店改变“等读者来”的姿态,积极利用短视频、社交、直播等平台,通过举办线上新书发布会、线上读书会、作家线上讲座等,让好书被更多的人看到。直播的高效互动和短视频的丰富画面,有效扩大了书店活动的覆盖面及影响力。

除了实体书店,出版业也积极探索“互联网+”转型发展之路。如天地出版社近年加强网店的自主经营,加大对用户群的运营力度,同时利用喜马拉雅、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和新兴渠道拉动销售,从图书作者到编辑、销售人员再到管理层都成为天地出版社的出镜主播。据悉,2020年其累计直播场数近100场,有的书仅通过直播就“带货”上万册。对此,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数据智能部主任黄蕾说,直播、短视频、电商等被广泛应用于中小企业的品牌营销中,有效提升了信息沟通和商品交换效率。

还有不少企业注重数字文化消费的场景创新,积极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拓展文化服务种类、优化消费者体验。例如咪咕数字传媒按照“创新阅读全场景沉浸体验”的发展方向,在原有数字阅读的基础上,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云书店”,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阅读场景、更智慧的体验。

“中小企业需要从本企业出发,结合自己领域去转型升级。要用技术切实提高用户体验,切实提高效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要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新技术对于中小企业赋能最大的贡献,就是解决企业运营中的实际问题。”

“云平台”打通产业创新链

近年来,主营文具、文创类产品的贝发集团积极发挥行业领头作用,联合中小型企业建立“云平台”,创建“文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带动文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了“文器谷”产业发展新引擎。

据了解,“文器谷”含有多个实用系统。其中,“文器社”集聚4000多名大学生和创业者,收集各种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文器创”负责发现可“变现”的设计思想,并联系天使投资或由贝发直接注资;“文器链”以贝发的供应链资源为依托,让设计稿变成实物样品;“文器库”将文创产品展示给亚马逊、沃尔玛等国内外大经销商和千百万消费者。

“贝发在构建产业创新链、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又一次转型升级。”贝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到构建文创行业生态平台,贝发用数字技术赋能,促进文创产业不同门类、环节之间的交融;并联合中小企业建立文创产业生态全网营销平台,利用自身资源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打开小微企业、创业大学生的无限可能。对此,慈溪双爱制笔公司负责人翁通达说:“贝发仅用5天,就把我们的想法变成标准化产品,这样的开发速度对我们小企业来说是不可能的。”据悉,当前贝发已整合带动文创产业链1000多个品牌,渠道连通线上线下,产品畅销国内国外。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于大企业,要主动为中小企业打好辅助,帮助其发展。”盘和林说。

“大企业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比如利用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优势,通过订单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等合作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订单少、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依托大企业采购平台构建供应链数字化工具,能带动中小企业在技术、产品、业态等模式的创新,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黄蕾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速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融合发展的步伐,密切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联系,可实现产业链整体效益最大化,形成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互利共赢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