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产业链现代化关键支撑点


发布日期:2023-05-29 08:18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速,正成为产业链现代化的主要着力点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重大突破性技术的主要载体,也是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提升至13%以上,部分领域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跨界融合趋势越发明显。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亟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的GDP占比由2020年的26.3%回升了1.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一批战略性新兴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机械制造、运输设备制造等新动能行业利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近几个月,受动力电池、光伏设备等产品产销量增长带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利润有所增长;受海洋工程装备、电动自行车制造等产销量高增长带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些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仍存在风险隐患,产业基础投入不足,产业链整体上处于中低端,大而不强、宽而不深。当前国内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受原油、工业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产品价格出现下降。对此,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维持存量、做大增量,有序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更大力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规模成长和有效赋能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

一方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关键在于设计激励相容的政策制度,优化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的配置,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使其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起到中流砥柱和引领带动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调整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不合理的管制措施。设计包容失败的审慎监管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新品上市、新企入市等事前审批备案限制,优化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程序监管,进一步健全首台(套)或首版次政策方案,为前沿技术应用提供早期市场。

另一方面,推动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要加快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通过不断提升三者内部联系和循环速度,激发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动力,助推科技成果加速产业转化,加快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进程。推动重点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科创引领型龙头企业和产业链生态主导型企业的竞争能力,并通过强化标准和质量导向,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持续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和增长点。